國企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在進行的國企改革,依然是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內涵理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明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國有企業作為公有制經濟的物質載體,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在企業中的微觀體現,承載著國家和政府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使命。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其目的是以混改為手段,實現企業體制、經營方式、公司決策、員工激勵、利益分配等全方位的改革。隨著本輪國企改革的持續深入,中大咨詢認為,混改的重點已經從以“政策研究+方案制定”為主轉變到以化解落地過程中的實際痛點為主,從剖析“為什么混、和誰混、怎么混”轉變為落實治理結構、戰略協同以及激勵機制等深層次問題。
我們的價值
●協助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審計、評估、產權界定工作;
●協助企業對資產、人員、業務進行劃分、界定及重組;
●協助企業探索其占用的國有資產的處置途徑以及國有身份職工的安置途徑;
●幫助企業制訂合理的資產處置方案;
●幫助企業制訂合理的土地處置方案;
●幫助企業策劃債權、債務的處置方案;
●幫助企業設計職工安置方案。
服務范圍
1、混合所有制改革
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混合所有制改革主體提供引資、員工持股、資產重組及法律和財務等方面的專業咨詢意見,在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完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調查研究結果,設計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引入戰略投資者,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協助、指導企業完成混改實施,為實現企業成功上市,奠定基礎。
2、員工持股
按照國資政策要求,指導國企探索核心骨干持股、股權激勵、分紅權激勵等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機制,建立市場化薪酬體系,健全與激勵機制相對稱的約束機制,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
3、現代企業制度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定義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公司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企業制度是企業產權制度、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的總和。企業制度的核心是產權制度,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是以產權制度為基礎的,三者分別構成企業制度的不同層次。企業制度是一個動態的范疇,它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演進的。
4、國企公司治理
隨著國企公司制改制的歷史任務完成,國企治理改革正在大步推進由企業治理向公司治理的轉變,也將開啟全面由企業治理下行政型治理向公司治理下經濟型治理轉型、開啟公司治理時代的新歷程。通過國企公司治理的變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企的三會一層治理組織、體系和機制,但這一歷程也將是個長期漸進而非一蹴而就的過程。
5、股份制改造
按照國資政策要求,以推動國有企業提升經營效率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實施市場化重組整合相結合,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以上市為目標,通過引入具有資源互補性、價值觀趨同的戰略投資者,實現國企全面走向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加快其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6、事業單位改制
根據國家關于事業單位推行事企分開和企業化改革的相關政策文件要求,針對事業單位的資產、職工勞動關系、業務、機構職能等具體情況,為事業單位推行機構分開、職能分開、財務分開、資產分開、人員分開、業務分開提供策劃咨詢服務,為事業單位推行企業化改革過程中的改制重組提供系統全方位的策劃咨詢和方案設計服務。